拿铁咖啡网站

咖啡馆文化:劳特累克在纸醉金迷,梵高在焦虑

发表于:2024-05-01 作者:咖啡编辑
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05月01日,本文头图:布劳德笔下的咖啡馆。在印象派画家笔下,咖啡馆有怎样的故事? 专业咖啡师交流 请关注咖啡工房(微信公众号cafe_style ) 小玉非常喜欢的一位作家安德烈纪德,在《人间食粮》中描写了一段阿拉伯风情的咖啡馆:喧闹的,欢快的,天方夜谭情调的,有歌

本文头图:布劳德笔下的咖啡馆。在印象派画家笔下,咖啡馆有怎样的故事?

专业咖啡师交流 请关注咖啡工房(微信公众号cafe_style )

小玉非常喜欢的一位作家安德烈·纪德,在《人间食粮》中描写了一段阿拉伯风情的咖啡馆:喧闹的,欢快的,天方夜谭情调的,有歌女和舞女的。夜晚吹来的风热乎乎的,风中混杂着异香。我没有记住纪德,隐约想起来的时候,常常把他和洛尔迦的西班牙谣曲混在一起。但洛尔迦的美妙之夜,徘徊不去的是死亡的影子。

  

热罗姆 《肚皮舞娘》,昏暗的埃及咖啡馆中,一位舞娘正在方毯上起舞,身姿妖娆。

  

詹姆斯·蒂索《女艺术家们》

说到咖啡馆文化,就不得不提法国咖啡馆。无论是莫奈、高更、梵高等印象派名家流连过的蒙马特区咖啡馆,还是海明威、萨特、贝克特等作家哲人经常惠顾的拉丁区咖啡馆,无不都透露着一股浓厚的人文气息。那些著名的“咖啡馆作家”更是宣称自己的终身职业首先是咖啡馆常客,其次才是作家,去咖啡馆并不是为了喝咖啡,而是他们的一种存在方式。

今天,我们继续聊艺术家的咖啡馆。

上期有兴趣可戳:和马奈喝咖啡:咖啡馆的轻松与暧昧 1|张小玉

1/3

咖啡馆做为新兴文化场域的存在。

咖啡馆,是19-20世纪巴黎生活的核心,也是一种文化艺术的存在。

从本质上来说,咖啡馆的存在是一种场域文化。整个19世纪的巴黎,知识分子在作为忠实的咖啡馆消费者同时,更是用各自的艺术创作记录了这段生活。咖啡馆在他们的生活中扮演着新兴而现代的角色,那是艺术家们进行艺术交流和讨论。咖啡馆,成为了替代学院力量、重建新的艺术文化公共空间的现代势力。

  

Willard Metcalf《咖啡馆里》

  

Luigi Loir《夜咖啡馆》

咖啡馆题材,在很多印象派画家那里都有过表现,因为那是一种现代生活的象征,与他们所推崇标榜的现代艺术也非常吻合。

  

德加《在咖啡馆阳台上的女子》

马奈在他的咖啡馆题材中,表现了一个花花公子做派的资产阶级长子身份艺术家的生活一角。因此在马奈的作品中,目光更多的对准的是具有一定知识分子聚集群格调的咖啡馆,而非工人阶级和波西米亚人钟爱的啤酒馆。不过对于记录了社会各色人等的马奈来说,他展示的更多是咖啡馆作为一个商业空间所发挥的社会功能。

而在梵高的作品中,咖啡馆是种令人焦躁和不安的存在;在雷诺阿的作品中,展示的是新旧巴黎交替时的光景,以及对阶级差异的思索;在劳特累克的作品中,咖啡馆担当的更多是蒙马特纸醉金迷的舞会生活场所。

在19-20世纪的巴黎,咖啡馆,可以有这么多文化艺术生活的折射。

2/3

劳特累克的咖啡馆:很风情。

作为最能展现19-20世纪蒙马特纸醉金迷生活的画家,一定是印象派的劳特累克,这个被称作“蒙马特情人”的画家。

  

劳特累克《红磨坊舞会》

  

劳特累克红磨坊系列油画的舞女原型。

劳特累克不可抑制地泡咖啡馆和酒店,频频出入红磨坊舞会和各种风月 场所,因此在他的画中, 咖啡馆也带上了一层挥之不去的暧昧底色。

  

劳特累克《坐在咖啡座桌旁的女士》

  

劳特累克《在咖啡馆里》

《在咖啡馆里》画家描绘了一幅巴黎底层社会的风俗场面——一个老ji女和情夫,两人坐在小桌边饮酒。女性带着轻佻和粗俗之气,很随意的搭着脚。而在咖啡馆这样的场所,这样的场面也并不有何不妥。

  

劳特累克《布瓦洛先生在咖啡馆》

劳特累克便也在这鱼龙混杂之地的咖啡馆,观察着一切——他几乎天天去一家叫“米尔里法东”的咖啡馆,并认识了红极一时的舞女古吕,画下了大量她表演时的草图。自由不受拘束的环境,让画家获得了广阔的创作空间。他饶有兴趣地观察那里所发生的一切,然后淋漓尽致记录下19世纪末巴黎风情的一切。

3/3

梵高的咖啡馆:很焦虑。

  

梵高《夜间咖啡馆》(图源版权见水印)

  

梵高《夜间咖啡馆室内》

小玉想,对于劳特累克这种渴望摆脱资产阶级贵族束缚的人来说,自在的咖啡馆一定是他的所爱。而对于梵高这样精神世界充满着无限激情,而物质世界极为匮乏的人来说,咖啡馆也一定是他的所爱。

因为咖啡馆是个区别于餐厅的场所,它不需要很高的消费,却可以让人毫无压力的点上一杯喝的戴上一个下午一个晚上。这对于囊中羞涩的梵高来说一定是美妙的,或许这一杯酒和咖啡还可以向老板赊账,比如那个非常出名的巴黎蒙马特狡兔酒吧,毕加索就曾把自己的画赊账给老板抵作酒钱。

  

毕加索《狡兔酒吧》,化妆成小丑形象的毕加索在酒吧。

但即使是如此让人放松的咖啡馆,在梵高的画中依然带着那永恒的激情和挥之不去的焦躁情绪——

  

梵高《夜间咖啡馆》局部图,大面积的蓝色和黄色的冷暖补色搭配。

梵高曾说:“对我来说,晚上看来比白天更有活力,更有丰富的色彩,晚上作画,看天上有闪烁的星星,地面有灯光,是一幅很美与安详的作品。”而《夜间咖啡馆》在画面上,依然使用了他最喜欢的蓝色和黄色作为主基调,一个诉说着恬静的心情,一个代表着喧闹的气氛,而看上去这时梵高的心情应该是自由快乐的,暂时忘却了生命的孤独。

  

梵高《夜间咖啡馆》局部图,零星的几个客人的排列,让你想起一副画《最后的晚餐》。

  

达芬奇《最后的晚餐》

大约就在梵高创作《夜间咖啡馆》的时候,他曾写信给自己的弟弟,说自己“对宗教有强烈的渴望”,并且在信中直接提到了《最后的晚餐》这部作品。

《夜间咖啡馆》中,在咖啡座上的11个人外加1个正起身如黑影般穿过门口准备离开的人,这12个人正好似耶稣的12门徒,而在右侧那个全身散发着金黄色光芒的人,正在注视着那灯光下的12个人。此时的金黄色,也带着一种非常庄严和神圣的感觉。而金黄色的那个人,本已经站在夜晚的暗处,却好像自带头顶的光芒一般,暗示了他的神性。

一个本该惬意放松的咖啡馆场景,却暗藏着神性,我想那也是梵高身体中那挥之不去的沉重和焦虑吧。

  

高更《阿尔勒的夜咖啡馆》,与梵高同在一个咖啡馆作画。

最为梵高的好友,高更先生也曾在阿尔勒的同一家咖啡馆画过室内的场景,高更表现了咖啡馆老板娘吉诺太太喝酒时的样子,眉宇间悠闲的神情,在咖啡馆的昏黄灯光下更显随意了,也凸显了咖啡馆的夜间气氛。

不过高更天性好乐,能说会道,作画时却像一个温柔的女子,画笔在布上轻轻一掠而过,留下薄薄一层颜色;而相比之下,梵高是个内向的人,调色刀拿在手,却在画布上点点戳戳,狠命地表露自己的情绪。

  

梵高《夜间咖啡馆室内》

相比于高更表现同一个咖啡馆的室内,梵高作品中的颜色使用更加的带有情绪化,画面中灯火的颜色像白天的阳光那样明亮 。室内金黄色的地板有一种不真实的刺目感,呈纵向深远的透视,以难以阻挡的力量进入到红色背景之中。而红色的墙壁颜色浓烈,和黄色势均力敌。天顶和桌台使用重绿色,给人一种对比之下的强烈震撼,而梵高也曾说:“我试图用红色和绿色为手段,来表现人类可怕的激情。”

画中的整个咖啡馆就像一个巨大的封闭空间,画家曾描述:“我画《夜间咖啡馆》是想表现一种想法,即所谓的咖啡馆就是让人沉沦、发狂和犯罪的场所”。这幅画,是透视空间和企图破坏这个空间的逼人色彩之间的永不调和的斗争。

咖啡馆,明明是种相对开放和休闲的场所,在梵高这里却是一种幽闭、恐怖和压迫感的可怕体验,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。

——————

按照冯唐的说法,似乎每个女人都在生命中的某个阶段想过开一家咖啡馆。最好离开正统工作环境,不要老土地总在写字楼一层或者地下,最好又不要距离写字楼太远,走路十来分钟能到,和工作又疏离又不远离,装修要有意思。

看来无论在哪个时代,那种向往自在和随性的咖啡馆情结都是不灭的吧。

  

我是一直爱艺术和你的张小玉。


2017-06-07 11:16:02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