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奶泡的量需要多少?拿铁和卡布奇诺的区别?各自需要的奶泡量?
拿铁是意式浓缩, 牛奶,加奶沫。 卡布基诺也是。 那么到底有怎样的区别呢。 很简单,就是牛奶和奶沫的区别。 但牛奶和奶沫的区别所带来的口感差异可能要比我们相像的大一些。
拿铁从名字的由来, 就知道和牛奶有关。 的确和卡布基诺相比较, 拿铁的奶沫是比较少的。 实际上卡布基诺和拿铁之间是有一个重合的区间。 因为当卡布基诺按照国际标准只有1cm厚的时候, 我们实际上可以称之为拿铁。 因此, 拿铁和卡布基诺是相对而言的。 因此,我们会有少一层的奶沫, 换来的是多一些的牛奶。 这或多或少可以反映美国人的饮食习惯, 因为拿铁也是习惯早上喝的。
说到这里,不妨可以把卡布基诺, Wet 卡布基诺, 拿铁并列进行比较, 从而简述一下口感。
在美国, 卡布基诺的杯子一般要比拿铁小。 而在澳洲, 拿铁杯子的尺寸和卡布基诺基本上差不多, 只是承装的杯具不同。我们可以先假设容量都是一样的,而且暂时采用澳洲的玻璃杯版本, 因为 这样更加直观,也便于理解。
如果都是200ml的杯子, 拿铁的奶沫少了, 热牛奶就会多了。 这里在感官上会有几个差别。
1. 视觉上:如果是很厚的奶沫, 拉花是成一个问题。 因为这时候倾倒出来的奶沫会成堆的出来, 无法做到细腻。 我们用传统的卡布基诺方式的奶沫,拉花拉树叶的话,我们往往得到的是鱼骨头。 这也就可以解释, 为什么卡布基诺拉花往往是Wet cappuccino, 而且在WBC比赛时候,即使是卡布基诺, 现今很少有人拉树叶, 往往都是郁金香, 因为郁金香注重的是对称, 而不是茎叶分明。
2. 质感上:如果画一条线, 最左边是美式连锁咖啡店的卡布基诺大泡泡,右边是纯牛奶。 那么无论是融合度还是顺滑度来划分, 最左边会感觉最粗糙,或者有颗粒感, 最右边是最顺滑的。 但要特别说明的是, 有许许颗粒感不一定是坏事, 就好比我们形容espresso, 或者红酒的tangy, 这是风格的一种特性。 但无论什么, 都会物极必反。
3. 口感上:再画一条线, 最左边是咖啡味为主, 最右边是牛奶味。 由于奶沫是空气进入牛奶中蛋白质膨胀后的产物。 牛奶的密度是要比奶沫高的。因此, 奶沫越多, 咖啡味的口感会更明显, 反之则是奶味很重。 这其实是和咖啡的本身有关,还有牛奶泡沫的比重有关。 我曾经看到过有人说, 你想要咖啡味就别点拿铁。 这句话是有点点欠妥的。 因为,相对而言, 拿铁的奶味肯定会更重些, 但绝不一定是只有奶味了。实际上, 在WBC的竞技场上, 设计一款让卡布基诺好喝的意式浓缩, 往往考量的就是要此款意式浓缩的醇度如何,以及比赛的泡沫到底用多少。 David Makin08年比赛前, 最后一站是在James Hoffman那里接受培训的。 James一再强调他的卡布基诺一定要奶沫成份更高些,因为他那款豆并不是醇度很高, 需要降低牛奶的含量而凸显咖啡的口感。(这也是为什么David那年比赛用160ml的郁金香杯, 杯子小, 意式浓缩都是25ml, 牛奶承载了就少了嘛)
来源:豆瓣网张天师
2015-12-02 10:46:02